铁道运营技术

访问量:50199

高铁论坛

  • 动车所安全岗亭无人化管理方案研究

    李尚帅;

    动车所安全岗亭管理模式在现场检修作业的流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全岗亭配备一名安全员,配合现场检修作业进行流程管理、台账管理,包括接触网供断电作业卡控、登顶作业卡片管理、一体化作业牌管理等。随着动车所检修作业技防手段不断升级,安全岗亭的管理模式也应当随之优化。探索安全岗亭无人化智能管理模式,提出将安全员工作逐一分解并替代、优化,增加自助收发卡机、智能钥匙柜等设备帮助实现登顶作业卡片、各类钥匙和物资自助管理的方案,最终实现安全岗亭无人化管理。

    2025年02期 v.31;No.12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轨道绝缘测量仪阻抗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朱崇巧;

    轨道绝缘测量仪是用于测量铁路轨端机械绝缘节的铁路专用器具。它数值的准确性会影响到铁路列车运行安全,所以需要对其测量值进行溯源,以保证量值可靠。轨道绝缘测量仪校准规范于2022年下半年首次发布并实施,规范化了该器具的校准方法,填补了该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的空缺。但是校准规范中并没有给予阻抗示值测量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因此,依据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JJF (CR) 049-2022《轨道绝缘测量仪校准规范》,通过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后采用了A类和B类评定方法,研究得出阻抗测量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对建立计量标准和后续开展校准工作提供了依据。

    2025年02期 v.31;No.122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铁道运输

  • 提升石料坐车灌箱运输效能的关键举措

    黄臣;庞文愉;

    本研究聚焦散装石料运输,针对“公转铁”和“散改集”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深入探讨坐车灌箱运输模式。通过构建完善的综合保障体系,涵盖装卸设备保障、安全管控、激励约束、环保治理及提升堵点装卸能力等方面,有效提升发站装车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铁路货运竞争力,大幅提高铁路运输份额,为铁路物流改革发展提供支撑。

    2025年02期 v.31;No.122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货车轮对压装降吨在加工方面的问题分析

    黄波;

    为了解决铁路货车轮对压装不合格中最常见的降吨(压装末期压装力下降)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找到影响压装力增长的关键因素,在车轴、车轮加工等环节中找出导致这些因素不稳定的原因为:砂轮磨削剩余量过小、立车旋转台闭槽润滑压力小、机夹刀不匹配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实际应用,基本解决了轮对压装降吨问题,将轮对压装一次合格率从94.76%提高到97.5%以上。

    2025年02期 v.31;No.122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提升乌鲁木齐铁路枢纽运输能力的分析

    李福海;

    随着新疆地区货运增量的逐年增长,乌鲁木齐铁路枢纽列车办理能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乌西站作为枢纽的唯一编组站,其运输能力直接关系到枢纽的运输畅通和地区货运量增长。针对编组站车流交叉交汇严重、各车场分工不均衡及到发线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改造场间及场与车辆段间径路、增加到发线等技术改造方案,经实际应用,该方案优化了车站运输组织,提升了乌西站运输能力,达到了乌鲁木齐枢纽整体能力提升的预期目标。

    2025年02期 v.31;No.122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机辆供电

  • 铁路货车装载状态监控相机参数决策方案研究

    罗奕凯;邵庆华;张煜民;

    现有铁路货车装载状态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定点定焦的方式设置线阵相机参数,不可避免的造成在景深范围之外的车辆图像模糊,对人眼观察以及机器识别应用都造成极大影响,难以充分发挥设备保安全的作用。为克服依赖经验判断的束缚,摆脱大量试验试错的低效率问题,运用正向设计思维,引入相机成像的景深理论,依据不同测点被检货车、工作环境的差异,构建线阵相机参数设计的数学模型,尽可能实现被检货车的最大化清晰成像。经过验证案例分析,该方案可以降低在选择器件或进行大量试验时的盲目性,在确保设备性能最优的同时,实现减少成本支出,节省决策时间。

    2025年02期 v.31;No.122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公铁牵引车上位机开发

    辛建平;赵红光;刘善;焦凯;牛铭;

    针对公铁牵引车作业环境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等挑战开发了上位机控制程序,通过无线CAN通信协议实现牵引车远程操控,并集成实时视频监控功能,可动态显示车辆走行状态。该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有线控制模式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在提升作业安全性的同时,显著增强了操作便捷性与工况可视化水平,为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02期 v.31;No.122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工务工程

  • 铁路道岔智能化清扫系统设计

    薛彦强;

    道岔清扫是铁路日常维修养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采用人工清扫,成本高、效率低、有安全风险。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智慧铁路,开发自动化智能化清扫设备是必然趋势。通过分析研究道岔构造复杂的特点,开发了智能化道岔清扫系统,可自动完成喷施清洗剂、清污、喷涂润滑油等工序,并具备自主确定清扫范围、自动避障等功能。基于该系统开发的铁路道岔清扫机器人应用表明,该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清扫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工作性能稳定。

    2025年02期 v.31;No.122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邻近运营铁路旧框架桥顶出拆除摩擦特性分析

    张传龙;

    现有关于框架桥与土体之间摩擦特性的相关计算,往往适用于新建框架桥的顶进施工情况,其与既有旧框架桥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显著区别。基于力学分析,对旧框架桥顶出施工过程中综合摩擦系数特征进行了系统考察,推导得到了具体计算公式,其能考虑框架桥自重、框架桥底板面积、土体粘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影响。对比分析表明,地基土粘聚力参数对综合摩擦系数的贡献大于内摩擦角参数的贡献,综合摩擦系数对地基土粘聚力的依赖性更大。基于综合摩擦系数特征,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旧框架桥顶出作业的施工工艺,通过钻孔向底板下方土体循环、交替注水多遍达到减小综合摩擦系数的效果,设备简单,综合成本低,为旧框架桥顶出施工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1;No.122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铁路编组场道岔区线路加固结构优化

    李轶慧;蒋明轩;于明书;黄惠云;

    针对编组场道岔区线路加固存在结构不稳定、施工便梁易倾覆、轨排起伏移动明显、线路几何尺寸变化快等问题,以某一个市政道路下穿既有铁路道岔区框架桥的线路加固结构作为工程实例,对通用型工字钢横梁钢轨扣件的U型箍增设防倾覆的三角撑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从而达到了延长线路检修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安全管控的效果。

    2025年02期 v.31;No.122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络技术

  • 通用Excel报表数据采集服务的研究

    张福国;黄坚强;曹佩辉;何子琦;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大部分项目都要进行电子报表数据采集,但每次都要编写特定报表的数据采集功能模块,不仅浪费人力和时间,且耦合度高又无法进行移植使用。因此,设计通用电子报表数据采集服务,通过对要提报的报表进行注册,采集报表的基本信息,验证报表注册信息,将该报表的数据与注册信息进行关联并保存,实现数据报表的定制化重复采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报表采集的重复开发。通过实际验证,该设计提高了项目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时间。

    2025年02期 v.31;No.122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轨道科技

  • 南京地铁10号线折返能力计算及改进

    蒋飞翔;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交路终点站的折返能力会制约线路的通过能力,为改进交路终点站的折返能力,以南京地铁10号线交路终点站为研究对象,运用图解法对雨山路站在5种折返方式下的折返时间及折返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据此,提出改进列车在交路终点站折返能力的措施。研究表明:站前单渡线折返能力最低,站前、站后单线交替折返能力次之,站后单折返线的折返能力与站后双折返线的折返能力等同且最高;优化列车在任一折返过程中的时间,均可进一步发挥线路的折返能力。

    2025年02期 v.31;No.122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地铁车辆车轮踏面镟修异常问题分析

    宋慧娟;王丽红;毕红雪;张铁竹;

    针对地铁车轮踏面镟修过程中,镟床粗加工后左侧轮对额定直径与目标直径不一致问题,从踏面磨耗、车轮直径、车轮不圆度方面对左右侧车轮的几何参数进行分析,结合镟床自身的加工特性对镟修的影响,发现造成该异常问题的原因在于轮对磨损不均匀和镟修工艺不当,通过在线路磨耗严重侧的小曲线半径处安装轨道润滑装置,优化镟修走刀方案,该类异常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和解决。

    2025年02期 v.31;No.122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综合论述

  • 运输生产定员制标中定量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莫晓妮;

    劳动定员标准是企业科学合理组织运输生产的基础,也是企业开展用工调控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广西沿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人员配置遵循行业通用定员标准,该标准基于行业平均作业流程与设备配置设定,具备普适性参考价值,但公司运营模式存在差异化,致使标准核定结果与现场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为提升公司人力规划匹配度,以车务行车定员贯标制标工作为例,运用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探寻定员与工作量指标间的规律,突破传统定员标准研究中质性分析主导的局限,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定员标准,使定员需求核定更具科学合理性,提高人力配置精准度,为企业生产用工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2期 v.31;No.122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